查看原文
其他

抠出两套房?断章取义的新闻,真是够了!

小土 小土大橙子 2022-10-02

交大本硕,工科女小土,家有蛋定两兄弟,点击蓝字关注,一起理性育儿,少走弯路。


小土叨叨:前几天有个话题上了热搜#女子毕业9年抠出两套房#,让我想起很多往事,也再一次思考孩子的财商教育,今天这篇就聊聊这件事。 




事情的主人公是一位叫王神爱的女孩子,她不买奢侈品,穿朋友的旧衣服,每月储蓄率达90%,毕业九年贷款买了两套房。



媒体用“抠出两套房”这样很吸眼球的话题,把她送上了热搜,也让她成为了很多人网暴的对象,有人说她为了红撒谎,有人说她“精神残疾” ,还有说她鼓动大家炒房。 


 01 
靠抠能抠出两套房?


一开始读各路报道时,我也以为这是个宣传极度变态抠门方式,宣传只靠抠就能买房的故事。可是看了视频才知道,又被“耍”了!


她的故事,出现在《和陌生人说话》这档节目的第二集:“抠神”正传,大家有时间也可以看一下。



明明采访视频里写的是和丈夫“靠贷款”买的👇,事实很简单,是合力,不是独立买的,更不是纯靠抠。



整个视频看下来,会感受到,她是个很有想法的女孩子,而且她也表达过,只节流不行,开源比节流更重要”,“如果都不去消费,谁来拉动内需”“如果有喜欢的东西,哪怕很贵,也会去买”


可是上热搜的时候,这一切都消失了,只剩最有争议,最招骂的部分了。


现在房价很高,很多年轻人到手的钱,啥都还没花呢,先有一半要交给房东了。没有家里支持、没有根基就买房,是越来越难了。


能买房,不是抠就能做到的,而不能买房,也不是因为不够抠。 



 02 
这个陌生人身上的熟悉感


其实,我那天看到王神爱被网暴的时候,就想着要好好写一篇,但我一直没有搞清楚,为什么我有种强烈的不平感,驱使着我想要替她说话。


后来我才终于明白,那是因为这个陌生人身上,有种浓浓的熟悉感。

她很像我那个“很抠”的好朋友。


朋友的父母,很早就离异了,父亲另娶,妈妈改嫁,再后来她还有了同父异母的妹妹,不管跟哪边,她总像个“外人”。


我印象中,她懂事很早,衣服什么的都自己洗,我还懵懵懂懂的时候,她已经开始攒钱了。


高中的夏天,没有空调,教室里很热,很多同学会去小卖部买易拉罐喝。她就趁着晚上大家都去吃饭,教室没人的时候, 在垃圾袋里面翻草稿纸和空易拉罐,拿去卖钱。


我有时候陪着她一起,我还记得,铝的罐子要比铁的贵,时间久了,我们就像古董行的鉴宝专家,食指和拇指一捏起空罐子,稍掂量下就知道是什么成色,以至于每次同学买易拉罐,我都默默祈祷,拜托拜托,整个铝罐子吧!


空易拉罐体积大,不一会就能把塑料袋塞满,所以每次进袋里前,还得先有道预处理工艺,就是得先把罐子立住,然后抬起一条腿,对准了,猛地一下踩到底,这样出来的“饼”才又整齐又干净。


她还收集别人用废的草稿纸,并由此认识了全班的字迹,无名无姓的一张草稿纸,只要上面有字迹,拿来看一眼,便知出自谁手。久而久之,有同学用好了草稿纸,便主动送来,一下子有了集聚效应。


只是草稿子不像易拉罐那么值钱,就算攒一麻袋也卖不出什么价。


朋友她一直很节俭,什么开销都记在那个连页脚都翻翘起来的小本本上,就连你问她两年前的某天,是不是买过5毛的茶叶蛋,她都能给你翻出来。


别看她这么省,可她对朋友又很大方,从不斤斤计较,高考后的夏天,我们甚至一起骑了十几里路,去给另一位家境更困难的同学送钱。


她说,用自己的钱,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不依赖别人,没有依靠,也就不会失望。有钱了,买自己喜欢的东西,没钱就不买,但不会因为没有,而觉得丢人。


她并不是穷,只是习惯了不浪费。


后来,我们去往不同的城市读大学,联络不像以前那么频繁。


读研后的一天,我收到一封信,是她写来的,黄色的牛皮纸信封拆开,里面是薄薄的一页信纸,被对折成两半,中间静静夹着一张粉色的100元。


那应该是2006年,

她跟我分享了,

她第1个月的工资


 03 

像野草一样生活


有些人抠,
也许只是生活没有给她太多的选择。
也或许是因为她有更看重的东西。


王神爱说起穿旧衣服的事,我想起自己也有过这么一件,那是高中的时候,学校发的校服。


那是件没有任何腰身,颇为宽大的藏青色上衣,看起来丑丑土土的。不过我挺喜欢的,因为它很宽松,穿上没有束手束脚的感觉,即便里面穿两件毛衣的时候,外面照样套得住。而且因为颜色深,它很耐脏,好多天都不用洗。


甚至于为了换洗的时候,能接着穿,我跟同学要了一件(因为丑,好多人的校服闲置不穿了),本身家境不富裕,不花钱买衣服,也不用费心想穿什么,确实少了很多压力。


有两三个月,我没穿过其它样式的衣服,导致有同学以为我不爱干净,天天一样的,从来不换,每次我都很耐心的解释,甚至于有点骗过众人的“小得意”,对于穿什么用什么,我确实不那么在意,这件“战袍”,从冬穿到夏,甚至陪我走进了高考的考场……


如今,我不再需要穿那件衣服,但每次想起,内心并不觉得苦涩,虽然不见得能称之为乐在其中,也未尝不是人生的一种体验。


在采访中,王神爱有一段话很打动我,她是这么说的:“

我感觉我是站在地上的一个人,根是扎在土里的。生活想要摧毁我,是没有那么容易的。


我不想是那种,就是人人都夸,都觉得很美丽。但需要花很大心思,去呵护的那种花朵。我选择的是,像野草一样活下去,并且旺盛的,就算你把我踩得只剩下根了,你过几天看我,我又冒出来了。”


这段话其实很打动我,我想有机会,我也会给孩子分享,这样一种野草的精神。


在成长过程中,人或多或少,会因为物质的相对不均,而产生比较和不平之心

更重要的是,能很清晰的意识到,吃穿用度这些消费水平,并不能定义我们是个怎样的人。


有人骂王神爱“精神残疾”,其实见到珠光宝气就自惭形秽,膝盖发软,遇到穷家小户就趾高气昂,白眼相看,这样的人,才是真的“精神残疾”,而靠自己的努力,不偷不抢,自尊自爱的过日子,委实是没有什么抬不起头的。



 04 

“节俭”的极致


节俭原本是个褒义词,如今却逐渐变得负面,为什么呢?


因为一件事情,一旦走到极端,就容易变了味道。我妈妈就是个极度节俭的人,比之王神爱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
家里随便一样东西,最起码是十几二十年的,屋里堆叠着很多多年不用的旧物,挤占了很多空间。


我高中的衣服不穿了,她会拿去接着穿,但那些衣服质量并不好,不能御寒,一到冬天她身上要套上好多件,整个人都鼓鼓囊囊,给她买好的,她也总是放着不舍得穿,以前2月过年,明明1月已经很冷了,她却一定要把衣服留到初一穿,穿不了几天又再收起来。


和她一起吃饭,会很有压力,因为一口也不能剩,哪怕有一粒米掉在桌上,也会被数落,于是每次只敢吃一点点,最绝的有一次,我当时刚怀孕有点紧张农药,苹果皮削厚了,结果我妈直接从垃圾桶里把皮给捡回来了。


我当时真的是觉得再怎么节俭也无法达到我妈要求,就挺崩溃。当一个人追求节俭的极致,“节俭”很容易成为一种控制、指责他人的武器。



其实,我妈平常对人,也很大方,只是看着她自己的日常,会觉得心有不忍。 摒弃了几乎所有物欲,她可以省下钱,但她也放弃对生活多维度的感知。


就像她曾经坚决反对用洗衣机,其实时间也是有价值的;

她也反对看电影,反对花钱的娱乐项目,甚至反对买书,其实精神的愉悦,也有价值。


节流也是要消耗体力心力的,如果做过头,会失去了很多无形价值的积攒,尤其是很难看到时间、精力、心情的潜在价值。日子会渐渐停止流动,暗淡下来,了无生气,这是很遗憾的。

人停止了信息的输入,开源的水闸也会就此枯竭。



 05 

“节俭”的正确打开方式


对于孩子来说,到底什么才是节省的正确的打开方式呢?

这个度要怎么把握?


作为奋战在双十一努力找优惠和精力平衡点的“抠门”老母亲,关于财商的教育,我想我会把野草的精神告诉孩子,让他能有进可攻退可守的韧劲。即便物质上没有那么富有,我们依然可以有着富足的精神世界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


玩具不是越多越好,吃的用的,够了就好,不攀比,也就不会有不必要的浪费。

与此同时,我也会告诉他,要放松下来,去享受生活,可以节俭,但该买的不手软,不要让自己变成“抠”的奴隶。


凡事过犹不及,如果说“节俭”也有缺陷,那就是容易过于关注小的利益,最终因小失大。


节俭的核心,

不应是“不花”,而应是“不浪费”;

不应是“只节流”,而应是“开源节流”;

不应是“向外求”,而应是“向内寻”。

不应是“只看眼前”,而应是“放眼长久”



点击以下关键字,跳转历史文章:
【睡眠】【辅食】【如厕】【玩具】【拼图】【桌游】
【早教】【绘本】【儿歌】【音频】【自然】【学习】
【沟通】【游戏力】【情绪】【心理】
【幼儿园】【幼升小】【扑克】社交【厌学】
【英语】【自拼】【数学】【编程】
【识字】【大语文】【拼音】【写字】
【艺术】【钢琴】【国象】【运动】【坐姿】
【二胎】【养育男孩】【聊天】【重疾】【性教育】
【妈妈有力量】【1岁】【2岁】【3岁】【4岁】
逆商】【2020目录

不知道你有怎样的成长故事?期待你的分享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